1.遵循STEM教育普适化开展的原则。将内容与实际生活关联,课堂实践的全部材料均可从实际生活中获得,将STEM教育实践的成本降低,实现普适化的推广,让全部的学校都有条件上课。
2.遵循探究和实践并重的原则。课程设计有大量的情景分析、头脑风暴和活动探究等环节,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整合知识。同时注重将所得知识实践应用,用于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注重跨学科内容的综合化教学。全部内容设计紧贴新课标,在项目设计上关注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紧紧围绕跨学科知识综合化应用开展。为教师关注学科素养,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和落实新课标相关要求提供实施思路。
4.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四种思维的培养上,思维训练的难度随着年级增加不断加大。我是科学家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我是设计师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美学能力;我是工程师单元,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工程意识和构建测试等能力;陕西特色大单元,依托陕西地域特色的主题对学生提出更高难度的大任务,运用多种思维综合解决问题。
5.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课程设计多个模块,各模块分别训练学生的不同能力,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课程的全过程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关注过程性评价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性评价并重,是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
6.课程内容丰富有趣。区别于传统学科的知识本位,C-STEM系列课程设计选择生活中有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比如设计一辆校车、如何让集装箱运输更多的货物、设计一个海边塔台等,都是趣味性十足的话题,学生兴趣度高。
7.是为教师设计的跨学科教学实践的引领课程。教师在理解STEM教育和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因为概念过于抽象或者缺少相关经验,对STEM教育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难以落实课堂实践。本系列课程提供素材和脚手架,让教师从困惑于STEM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内容的构建上转变到切实关注STEM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打磨上,保证STEM教学在课堂真实有效发生,引领教师快速落实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形成个人风格,进而鼓励教师以本课程为基础开发开展出更多有趣有特色的优质课程。